桂林有个“百年清官村”

惠利之道 惠利生活 2023-07-31 8373

  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在一次与友人同游江西罗田岩的途中,谈及各自理想抱负,彼此惺惺相惜。得友如此,周敦颐有感而发,写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或许未曾料到,仅119字的《爱莲说》会成为千古名篇。他想借“莲”所表达的君子洁身自好、刚正不阿、低调淡泊的为人品质,随着理学子弟的传道足迹,随着周氏族人的迁徙,也如愿影响着一方又一方的土地与生民。

  明洪武元年(1368年),周敦颐的第十四代裔孙周秀旺,带着部分族人宦游粤西,穿越湘桂古道,择中了青山环绕、良田丰茂、绿水长流的桂林灵川江头洲,并定居于此、繁衍生息。

  周氏一脉的迁入,培养出了被林则徐盛赞“循良第一”的周启运,以“贪一文断子绝孙,冤百姓男盗女娼”自律的周履谦,还有被百姓称为“仕宦楷模”的周廷揆等一批品性高洁、为人正直的清廉的士子……他们用家学品行,丰富着桂林这一方“莲池”,赓续着这片土地上已有千年的廉洁文化,也让江头村成为悠悠漓水中一朵盛放的莲花。

  江头之“廉”承自“濂溪”

  6月15日,农历四月廿八,距离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的传统节日“姑娘节”还有半个月,村中的妇女们已经开始了忙碌。她们从爱莲家祠中拿出牌灯,穿过慕名而来的成群游客,来到祠堂前的护龙河边清洗牌灯上的灰尘。

  “这门是1888年的老木头门了。”村长正好也在祠堂,他口中的老木头门正是祠堂的大门。顺着木门往上看去,房梁上书有“大清光绪十四年戊子秋八月初二日申时新建捐”的字样。

  祠堂里有几块石碑,依稀辨认,记录的是江头往事:“始祖公乃周濂溪公之裔也,因宦游而卜居于灵川江头洲……”这里的“周濂溪公”,即周敦颐;“江头洲”,即江头村。

江头村姑娘节民俗巡游。(李桂柏 摄)

  明清以来,江头村周氏一脉先后出过秀才100多人、举人25人、进士8人、庶吉士10人;出仕为官者100多人,五品以上达37人;所任官职有代办两江总督、布政使、按察使、翰林等,任职地方遍布全国14个省;在京城任职16人,全村受皇廷诰封或封赠的人上百;更是不乏“一门两进士”“三代庶吉士”“四代都翰林”“五代五知县”的佳话。这些在外做官的周氏子弟不仅才华横溢、政绩突出,而且为官清廉,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祠堂的一间房现在用作展览室,摆放有周氏清官典型人物的介绍。“你看,像周履谦他是以‘贪一文断子绝孙,冤百姓男盗女娼’来要求自己的,这等于是发毒誓了。所以在他的这种‘廉政爱民’的理念下,当地百姓对他深有感情。他在四川做官,死后‘内无余帛,外无盈财’,就是没有钱,是四川的老百姓给他凑钱买棺材,并把他的灵柩抬回江头安葬的。”灵川县委党校副校长伍银生指着文史资料解释道。

爱莲家祠。(灵川县纪委监委供图)

  而在之后的参观中可以看到,曾官居三品的周履谦,其故居也只有不到60平方米。

  周履谦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看重家族清誉的人。数百年来,从江头村走出去的周氏子弟没有出现一例贪官,而且大多数官员在任上都有突出的政绩,这在全国都属罕见,这也为江头村博得了另一个美誉——百年清官村。

  村民周崇德是周履谦的第八代孙,曾有媒体采访过他和家人。当时,他的儿媳说起了一件“小事”:上个世纪80年代,周崇德的儿子希望借助父亲在县里工作的关系,参加工厂招工。但周崇德觉得,这样做,就是利用职务方便自己,便没有同意儿子的请求。

  “好多人都说我公公真的是周敦颐的后裔,好清廉。”想起周崇德的这股“轴”劲,儿媳笑着说。而周崇德的回答则更能体现“爱莲”血脉传承:“我从小在家祠读书,先祖以莲喻人,就是教育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廉洁奉公做事’。”

  周氏重“廉”家风使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要探究小小的江头村为何能培养出大批正直、清廉的子弟,还是要走进那座爱莲祠堂。

  伍银生研究江头村的清廉文化已有十余年。在他看来,周氏子弟品行特质的养成,与家教家风息息相关。

  “这些窗棂其实都是字,左边是‘慎言、敏事’,右边是‘遏制、循理’。”顺着伍银生指的方向看去,惊奇地发现,祠堂两侧的窗棂纹样竟大有讲究。

  但爱莲家祠的与众不同不只限于此。村长说,这里也叫“文渊阁”,过去是私塾,后面变成学校,从1888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村子里的适龄儿童都来这里接受教育。

  字厨塔。

  祠堂里还挂有长达320字的《周氏家训》,这是由周氏族人周启运的外甥、“桂林十大才子”之一的朱椿林执笔撰写。家训开篇点明“先祖濂溪,理学先驱”“规行矩步,奉莲指教”。家规还对个人品德、家庭关系、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指导,如果做不到,便“族规治家,施行笞罚”。

  “村里的孩子正是在每日的学习中,在祠堂环境和家族文化的熏陶培养下,潜移默化形成了‘清清白白做人,廉洁奉公做事’的三观。”伍银生说。

  日头渐盛,村边的莲池,渐渐显现绽放的花意。

  早在2008年,灵川县在自治区、桂林市纪委的指导下,在深度挖掘整理江头村历代清官勤政廉洁爱民史实的基础上,建立“灵川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上万党员干部群众,到此感受爱莲文化与清廉传承。

  2020年8月,在市纪委的有力指导下,灵川县纪委按照“四有一好”的建设标准,对基地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创建了“爱莲江头·百年清风”市级廉洁党建品牌,将廉洁党建与家风传承有机融合,辐射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崇廉、尚廉、爱廉、护廉,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日前,记者从灵川县纪委监委了解到,近年来,灵川县深挖本土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和群众身边的优良家风故事,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在经典家训中传承、家谱村史中寻找、遗迹遗存中发现、长辈口述中记载等方式,深入发掘明清以来江头村史实,丰富清廉文化。通过报纸、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平台,开展“晒家训讲家风读家书”主题活动和治家格言征集活动,推动广大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

  江头村莲池。

  眼下,就在江头村不远处的爱莲广场,依托江头村深厚的清官史实和家风文化,厚植灵川县、桂林市和广西本地以及全国优秀家教家风文化而建的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项目正拔地而起。据了解,该项目总用地面积达4.07亩,包括新建一栋集家教家风展陈、廉洁文化教育、教学研讨和文创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楼,以及兼具人文景观和本土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室外院落。该基地计划于2023年底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传承弘扬优秀家教家风的阵地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清廉之风八桂流芳

  青山苍苍,漓水泱泱。古贤之风,山高水长。江头村并非桂林廉洁文化传承孤例。

广西第一位状元赵观文(雕像)。(图片源于网络)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桂林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尚尧舜之风,坚持天下为公,不依附权势而辞官的唐状元赵观文;不畏强权,与包拯等人一起痛击贪官污吏的“真御史”唐介;“公本分明,拐脚却非私念,杖从节起,直木乃用尺量”的王世则;率三千广西子弟兵赴衡阳抗击金兵而血染沙场的武状元李珙;体恤百姓疾苦,为民请命的内阁首辅蒋冕;离任嘉兴知府时,“惟簪履一笈”,百姓倾城相送的“天下清官第一”王贻德;曾任朝廷五部尚书却依然度日清贫的陈宏谋等一批“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的先贤……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精神灯塔,为今人指引前进的方向。

岭南儒宗陈宏谋雕像。(图片源于网络)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就在去年,取材于北宋反腐檄文《五瘴说》的桂林渔鼓作品《除五瘴》,入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节目奖,演员周彬也凭借该作品荣获牡丹奖新人奖。该作品创新融合了传统曲艺形式与地方说唱艺术,生动讲述了清官梅挚在昭州(今广西平乐县)任职期间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安危,与当地百姓共同肃清大自然与官场双重“瘴气”的故事,让有根有源的廉洁文化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给予世人警醒和劝诫。

桂林渔鼓作品《除五瘴》。(图片源于网络)

  以戏化人,润物无声。像《除五瘴》这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清廉文化,是桂林传承发扬本土廉洁文化的一个缩影。

  今天,走进社区,以清廉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丰富居民生活的同时,廉洁意识也在不知不觉间种进居民心里。在校园,学生们通过参加清廉主题的剪纸、书签绘制等特色活动,感受廉洁之风的浸润,教职工也通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开展师德师风讲座、学习身边榜样等形式多样的清廉活动,拓展清廉文化建设深度,弘扬崇廉拒腐的校园风。此外,廉洁文化还在机关、国企、民企、医院、乡村、家庭等落地生根,并依托全市38个清廉景区、70处革命遗址(遗存)等资源,30个廉洁文化示范点组成的廉洁文化品牌矩阵,在春风化雨式教育中实现“眼有廉洁之形、耳有廉洁之声、心有廉洁之念”,让桂林的清廉文化建设真正做到“有品牌、有特色、有成效”。

俯瞰江头村。(图片源于网络)

  漓水清清两千年,江头仍遗爱廉风。下午接近两点,伍银生又准备给来自兴安的一个团队讲解江头清廉往事,让来人能在百年爱莲之风中,游有所学,游有所悟。

  悟出什么呢?

  先人的足迹都在说着同一个道理,即是:“清清白白做人,廉洁奉公做事”。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李思静)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