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至10月,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团队以“‘千万工程’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机更新提乡村品质促乡村振兴”为主题,在祝锦霞、潘艺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林诗媛、鲁宗豪、王玉婷等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绍兴市新昌县、杭州市富阳区和萧山区、嘉兴市海盐县和南湖区、建德市开展调研。
调研中,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千万工程”引领下乡村软硬件改善显著,群众获得感大大提升。受访农村群众普遍反映,“千万工程”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比如,有群众称赞:“尝到了居住环境改善的甜头”,“村里现在很漂亮,路两边栽着花,房子都统一规划,还进行了粉刷,很好看”。调研发现,受访村民中约65%的人对当前收入表示满意。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村民们对经济收入的期望也水涨船高。期盼乡村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多元发展,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其间,调研团队运用机载、手持激光雷达设备对10个典型村的村域环境进行扫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点云采集工作。团队创新性地运用基于高精度激光雷达三维数字的建模技术,可视化呈现了“千万工程”实施前后人居环境的蜕变及迭代升级的演变过程,精细化评估“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省典型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千万工程”20年来,在杭嘉湖绍范围内,生态整治型村庄(余村、鲁家村、黄公望村、梅林村、雪水港村、联丰村)和建筑整治型村庄(朱家门村、梅渚村、东王村、新民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生态整治型村庄封山治水持续改造优化人居环境,将优质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规划引领、整治提升、生态塑魂的“生态—农业”共富路径;建筑整治型村庄集合生态环境修复、古建筑修缮保护、非遗保护,实现从传统农业村到“新农村文化村”的精彩蝶变,走出了“以文兴业、文化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介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实现了用激光雷达技术赋能乡村人居环境监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千万工程”引领下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效应,挖掘了“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有机更新、提乡村品质促乡村振兴的关键道路,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