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今天(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本次以“湿地与人类福祉”为主题,号召一起停止湿地污染、保护湿地和本地湿地恢复。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一起看长沙洋湖湿地焕然一新的样子。
星辰在线2月2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仇亿 通讯员 城载)“洋湖好大丘,十年九不收”“天晴一把刀,落雨一锅糟”……曾经,洋湖垸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时间来到十余年后的今天,昔日堤垸已有了新名字,摇身变为了大家口中熟悉的“洋湖生态新城”。
夏日,俯瞰这片城,湿地公园绿意盎然,潇湘大道笔直宽坦,总部经济区楼宇错落有致。登上白鹭塔远眺,数千亩水面碧波映日,犹如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
画卷尽显洋湖秀美风光的独特魅力,也彰显着长沙城发集团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决心与信心。
洋湖湿地总面积6000亩,由湿地公园、雅河及靳江河部分滩涂组成。以前,这里是湘江的蓄洪垸和泄洪区。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居民在当地聚集而居,种植韭菜和大葱,挖塘养鱼,开设工场,自然植被逐渐损失殆尽,水系破碎,成了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带。
2009年,洋湖生态新城启动开发建设,由长沙城发集团具体负责实施。洋湖湿地公园建设修复也正式提上日程,总投资55亿元。
为了最大化保留自然生态景观和功能,公园实施了水文连通、水体生态修复、近岸原生水岸保护、栖息林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等系列工程,以原有肌理进行生态修复。
2011年6月起,洋湖湿地公园逐步对市民开放。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提质,公园改造了河流和湖泊湿地近110公顷,沟通近50个小型沟渠和水塘,恢复栖息林65公顷,实现了水系全面贯通。
绿化覆盖率超过90%,汇集有水杉、菖蒲等350多种湿地植物,负氧离子高出中心城区6倍多……如今,洋湖湿地每年可固定吸收二氧化碳约1万吨,栖息有白鹭、红尾伯劳、须浮鸥等300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及昆虫,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019年,洋湖湿地公园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水合围,白鹭蹁跹”,闲暇时刻,市民们沿着数公里长的水上或陆上生态游线,踏寻感受这独特的湿地美景。今天,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然成为了大家体验生态文明的理想之所。
秉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理念,在建设过程中,洋湖湿地大量就地保留了原生树木、荷塘、堤渠,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自然风貌,这里“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充分考虑到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协调,园区内广泛采用“被动式节能建筑”、生态停车场、生态边坡等生态技术,大规模使用可再生材料,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0吨,节约用电2.1万千瓦时。
来到洋湖大道以南,掩映在洋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的,还有一座洋湖再生水厂。
在工厂建筑前,绿意浓浓的人工湿地里,黄菖蒲、水葱、美人蕉等植物肆意生长。目前,洋湖再生水厂一期、二期都已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12万吨,可满足周边5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再生水厂在全国率先创新采用“MSBR+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态治污组合工艺和片区水环境生态再生成套技术,可实现处理后的尾水进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后进行再生利用,既保证了湿地公园的水景,又充分利用了湿地的自净功能以减少厂区能耗,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省内污水处理厂首例“零排放”。
这是洋湖生态新城以“两型”引领片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了保证科普宣教有所依托,洋湖湿地打造了6000平米的湿地科普馆、约3公里的科普小径、长廊,以及互动性科普讲解亭和科普小广场等科普实践场所。
百余人的科普宣教团队,为保证宣教水平,洋湖湿地每年定期组织不少于四次志愿者培训,有效提高了志愿者的业务水平。如今志愿者们已经成为洋湖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从2019年起,洋湖湿地已累计举行大型节点性科普宣教活动30余场,线下公益课堂200余堂,吸引了数十万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媒体报道300余次,得到了民众和省市林业部门、环保部门、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
“湿地”之“湿”,意味着“人”是有血有肉、千差万别、无法规范、难以预期的“生灵”,正是这些“生灵”在城市中和合因缘、演进生态、随机迭变,聚积为丰盛复杂、浩瀚细腻的“城市湿件系统”,由此才衍生出幻化万千的城市人文气象。
从水浊水污到水清水甜,从任性江河到水利百姓,洋湖湿地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不仅形成具有标志性、文化性的城市水域景观,还开发了人文、休闲、旅游等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人居的良性互动。一片未来水世界,正在撑起一座宜居宜业的梦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