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视点丨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

惠利之道 惠利生活 2024-01-24 867

image.png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声音,唤醒清晨,唤醒小巷,唤醒前行的脚步。

20年前,湖州退休教师高达顶着酷日、跑了七天却没办成几件“小事”,恼火之下,他提笔撰文,批评部门办事不力,这一声意见刊登在报纸的留言板上,只有豆腐干大小,却引发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大讨论。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调研考察时,特别提到由高达引发的这场讨论,还结合自己主持的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关注如何从群众重视、干部容易忽视的“小事”入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在习近平的提议和推动下,2004年10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几个月后,在2005年的省两会上,浙江首次提出“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自此,浙江每年为民办十个方面实事的暖心征程开启。

杭州翠苑的社区食堂已经有20年的历史。2003年5月,习近平在杭州翠苑一区走访调研,了解到老人们想要一个老年食堂。在他的关心关怀下,2003年9月,浙江省第一家社区老年食堂在这里敞开大门。一个月后,习近平就翠苑一区社区老年食堂、托老所建成向社区党委、居委会致贺信,强调“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对群众的呼声有所应、有所为。”二十年来,“民呼我为”是翠苑一区社区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食堂怎么办得更好?社区里老设施怎么改进?在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提议中,老旧小区的改变每天都在发生。居民胡华丽婉拒了女儿邀请去城北新房常住的心意,正准备把老房子重新装修。她说这里就是她的码头,舍不得走,还要一直住下去。

20多年前的浙江山区,很多学生的饭菜都很简单,就饭的只有从家里带来的梅干菜。2005年,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示下,浙江宣布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的思路。梅干菜换成了鸡蛋,孩子们喝上了牛奶。热腾腾的笋片炒肉、豆腐炖肉温暖了罗刘金、金雨洁的成长岁月。十多年来,全省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都用于改善民生,最大限度惠及百姓。如今,罗刘金、金雨洁毕业后回到龙泉乡村的母校执教,带着名师光环的李红老师也从县里最好的初中主动来到了山沟沟。乡镇中小学越来越热闹,孩子们把目光投向了大山上空的云彩。

为民办实事,要根据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不断拓展实事领域,丰富实事内容,细化实事项目。

2004年,在习近平同志指导和推动下,浙江率先建立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主要包括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和督查考评五大工作机制。

2005年以来,浙江坚持每年办好十方面实事,并在每年人代会上作出承诺。

2006年开始,浙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2023年10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开信,向社会公开征集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截止到目前,公开信浏览量共2933.8万人次,征集意见建议4.04万条。

20年,从一件件暖心的实事,到一张张惠民的清单,再到一个个百姓身边的生活圈、文化圈、健康圈,让幸福离群众的家门口近些,再近些。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