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与创新宣传的赣州实践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革命文物是中华文物的重要构成,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不朽篇章。有着光荣历史的赣州,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红色文化灿烂而厚重。在这里,大到一片革命旧址群,小到一条泛黄的红军标语,都被列为珍贵的保护对象。这片红土地上的党委政府、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视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创新宣传红色文化为己任,正以赶考的姿态和担当,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使红色产业异军突起……
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长征第一渡》,今年3月23日在于都长征大剧院成功首演,至12月6日已驻场演出165场,现场观众近10万人次。该剧舞台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增强了红色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记者刘凯 摄
一、变好资源为“活资源”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红色,成为了赣州最亮眼的底色。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领导人民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在这里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这些红色精神和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闪耀在一个个鲜活动人的红色故事中。
“挖”出红故事
每一处红色印记,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赣州注重从积淀丰厚的红色富矿中深挖尘封的记忆、感人的细节,丰富红色资源宝库,丰满红色文化血肉,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3.94万平方公里的赣南大地,1080处革命遗址点缀其中,45366件馆藏文物光耀青史,“八子参军”“十七棵松”“死到阴间不反水”“腰缠万贯讨米人”“红土地上望夫石”……壮怀激烈、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在这里俯拾皆是。这些不朽的传奇,通过持续挖掘而变得生动鲜活、丰满立体,进而得到广泛传播,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
深耕红色富矿,一度尘封的红色故事在赣州次第“出圈”——
1929年2月3日,在极端艰险的情势下,毛泽东在寻乌县项山乡罗福嶂主持召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红四军从此走出低谷,迸发磅礴力量。这次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加强了党的领导,统一了全军思想,扭转了被动局面,拉开了创建中央苏区的序幕。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曾说:“我们在项山找到一根洋火,找到一个落脚点。”90多年后,这一历史篇章被深挖出来,罗福嶂会议“一根火柴点亮中国”迅速叫响大江南北。
1934年5月30日,《红色中华》刊登消息《勇敢坚决当红军》:“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有一家农民,他们共有弟兄八人……全体报名加入红军,日前他们已集中到补充师去了。”消息很短,情怀很长,瑞金农民杨荣显8个儿子主动请缨参加红军,最后全部浴血前线,再也没能回来。80年后,这个故事被挖掘改编成电影《八子》、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赓续流传。
……
围绕苏区建设、革命斗争和伟大长征等红色主题,近年来,赣州市直媒体陆续推出“红色记忆”“寻访苏区亲历者”“寻访苏区战地”“致敬长征”“‘最后的红军’口述史抢救性记录”等大型主题报道和“为烈士守墓”“助烈士‘寻根’”等跟进采访活动,通过实地寻访革命亲历者、见证者和英烈后代,深情回望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红色足迹,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故事,鲜活呈现红土儿女永不褪色的赤诚丹心。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关怀指导,亲切接见了于都县的9位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总书记深情地说,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赣州市直媒体随即以此为切入点,迅速派出记者深入采访受到总书记接见的段桂秀等9位代表,挖掘出一批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以图文、H5、短视频等方式同步推出。这些报道,丰富了红色记忆的叙事角度,彰显了红色江山世代永固的历史逻辑,全国众多媒体予以了关注和转载。
“+”出链效应
抓实做好“红色+”文章,赣州积极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机制,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和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
——“+文旅”,让红色品牌价值彰显。着眼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赣州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瑞金为龙头打响“共和国摇篮”品牌,以兴国、于都为重点做好“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集结出发地”文章,以宁都、石城、寻乌、会昌、安远、大余、信丰等地为多点支撑,同时深化与井冈山、龙岩、桂林、遵义、延安等地合作,加快形成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格局。作为全国十二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赣州抓住赣深对口合作等契机,沉下心打造红色名片,走出去加强推介合作,近年来向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多渠道推介“红色摇篮·革命赣南”“牢记革命魂重走长征路”等10条红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并结合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客家文化资源等,串联推出了一批“红色+”复合型旅游线路,打造了于都潭头村等一批现场红培教学点和“新长征再出发”等主题红培线路,推动红培研学实现破题发展。在202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上,赣州“重走长征路”等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亮相江西馆、赣州馆。去年以来,赣州还在厦门、泉州等地举办了多场“红土情深·嘉游赣”推介会,并打破惯例,将政务推介环节变为本土旅游达人推介,把红色精品课程搬上推介会舞台。
——“+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活力迸发。聚焦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可感,赣州各地生动实践层出不穷。以大余为例,2021年7月,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开馆,纪念馆展陈以“南国烽烟举红旗”为主题,以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战斗历程为主轴,以15个游击区的主要历史事件为板块,运用VR互动、3D投影、多媒体场景、微缩景观、视频动漫等现代展陈手段,营造出可视、可听、可互动的步入式场景,被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之一,成为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文明实践”,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红色信念、文明理念融入血脉、植根灵魂,赣州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了一大批“不设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基地等。苏区时期,邓小平在担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每逢周末就带领党员干部走进乡村,帮助红军家属干农活、解难题,被誉为“共产主义礼拜六”活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会昌发扬光荣传统,由县领导带头,发动1.3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轰轰烈烈地开展新时代“共产主义礼拜六”活动。如今每逢周六,该县城乡处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志愿者身影,他们活跃于田间地头、项目工地,忙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线,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数字科技”,让红色教育与时俱进。“感觉太真实了,革命先辈们突破重重关卡与大部队会合的战斗场面好像就在眼前!”这是瑞金沙洲坝“二苏大”旧址“冲出重围”VR体验给游客带来的真切感受。瑞金境内珍存着原生态革命遗址120多处,近年来该市创新实施革命旧址活化利用提升工程,借助数字化技术真实再现红色革命场景。叶坪革命旧址群内的“一苏大”代表登记处交互体验项目,采用雕塑复原登记场景,游客可通过触摸屏和摄像系统,运用AR合成技术自动生成印有自己照片的“一苏大”代表证;在中央印刷厂旧址,还可将苏维埃纸币图案制模,拓片生成“苏维埃纸币”……此外,该市推出“VR畅游瑞金”超级滑板项目,串联辖内各个革命旧址景区,通过滑板虚拟飞跃加VR虚拟场景体验,让游客实现在各革命旧址景区间“穿梭”。
如今,数字化展陈、演绎和推送,已成为赣州活化利用、创新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普及性手段,数字技术让红色记忆活起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在兴国,在瑞金,通过二维码链接,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还被“+”进了矿泉水瓶身,手机一扫就能浏览品读,提醒人们饮水莫忘思源。
“融”出新业态
有“融”乃大,有“融”乃新。近年来,赣州着眼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澎湃能量,大力推动红色文旅、红色培训、红色文创、红色文演等新业态加“数”奔跑。
你见过屏幕历史影像与台上演员深情演绎在灯光音响的穿插中交互叙事吗?你有过坐上悬挂式动感座椅向着5层楼高的巨幅球幕“飞阅”神州大地、“穿掠”壮美山河的震撼体验吗?在全国首个红色文化高科技主题公园——赣州方特东方欲晓,这一切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游客在此沉浸式感受《巾帼》《突围》《东方欲晓》《铁道游击》《岁月如歌》等高科技项目带来的与众不同的红色旅游体验后,还可来到依航母造型设计的弹射式过山车上,感受《鹰击长空》,模拟体验舰载机飞行和起降过程……开园两年半时间,该主题公园已承接省内外红色培训人员超100万人次,接待游客逾300万人次。
用动漫讲好长征故事,是赣州活化利用、创新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又一成功探索。2021年,兴国联合功夫动漫打造推出3D动画片《长征先锋》,通过新技术新媒介,用动画形式将波澜壮阔的长征战斗故事搬上荧屏。该片在长征沿线11个省(自治区)电视台播出并上线全国众多新媒体平台,开播后好评不断,成功入选“建党100周年重点动画项目”,登上2021年云上动漫游戏产业交易会最受买家青睐项目TOP10。围绕长征历史步道系统建设,通过打造超级IP矩阵,赋能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如今,由《长征先锋》衍生的党建教育、红色研学、拓展训练、主题公园,以及文具、服装、手游、AR体验、数字藏品等文创产业在赣州方兴未艾。
最恢弘的书写,源于精神;最执着的坚守,始于信念。长征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伟大远征,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也是一个文艺创演的永恒主题。今年3月23日,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长征第一渡》在于都长征大剧院成功首演,收获如潮好评,截至12月6日,该剧驻场演出已达165场,现场观众近10万人次。也是今年3月,围绕长征,赣州还有两台大戏引来全国各大媒体的聚焦: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上演;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兴国长征组歌大剧院驻场首演。三台大戏忆长征,都有红军后代担任演员,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血脉,演的也是自己的先辈亲人,那种亲切感、崇敬感,一进剧场便油然而生。其中,《长征组歌》还首次采用现场演唱与异地伴奏“云直通”方式,由国家级交响乐团先期录音、录像,通过“云”将乐队植入现场视频,形成北京与兴国互联互动,顶尖专业艺术院团与县级合唱团队协同合作,让观众沉浸在现场实唱与虚拟影像同步共频的交互体验中。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新兴业态,归根结底是要推动红色教育常抓常新、走深走实。为此,赣州坚持科技赋能,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顺应文旅市场客源年轻化趋势,大力开发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新业态新场景,推动红色文创、红色文演等不断取得新突破;积极打响红色教育培训品牌,加大红色讲解员、红培教师、运营管理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并在推进资源共享中帮助民办红培机构提升培训品质,打造公办民办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红培体系。
二、从听讲人到“播火人”
红色故事打动人,革命信念滋养人。
11月30日,由赣州市委宣传部、市红保中心、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铸就时代新功”红色文化大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在赣州市第十二中学、章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讲。《一根火柴点亮中国》《真理的追光者》《靠人民支援永不忘》《马前托孤践初心》……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革命片段,令现场师生和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据悉,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大宣讲活动,一共有8场。
传承传承,有“传”才有“承”,有“传”就有“承”。在赣州,过去听老爷爷讲革命故事的少先队员,如今成了“小红星”讲解员;过去看红色影视的观众,如今成了红色故事的演绎者;过去听红歌、上红课的普通群众,如今自发组成红色合唱团、理论宣讲团,把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广大观众和听众;过去看红色图书的读者,如今积极参与创作生产红色动漫、红色影视、红色表情包……
201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瑞金推出首季26集、每集12分钟的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电视动画系列片《红游记》,在各大电视及网络平台持续热播。今年,《红游记》(第二季)被纳入江西省参评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重点文艺项目创作生产计划。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红色动漫不仅是瑞金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电视动画系列片,其制作公司也是瑞金第一家具有动漫原创策划、设计制作和运营能力的本土动漫公司。《红游记》的出品,示范带动了赣州本土创作团队创新讲好红色故事,也有力推动了全市红色文化、红色教育与红色文创、红色文旅的深度融合。
2021年5月19日,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长征组歌》第500场公益巡演在该县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在如约实现向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的“到建党百年时完成500场以上《长征组歌》巡演”后,他们又定下了到建军百年时完成千场巡演的目标。由红军后人于2010年自发组建的长征源合唱团,现有团员160余人,来自70多个单位。起初,没有报酬、没有排练场地,大家就利用晚上闲暇时间在河边对着点点星光歌唱。时至今日,合唱团已成为一支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的“轻骑兵”,他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唱遍了长征主要途经地,直接听众已超100万人次,并因此入选全国红色基因传承典型案例。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要从娃娃抓起。赣州将此列为各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动、组织全市各校广泛深入开展“‘五红’培根铸魂”“行走的思政课”“寻找课本里的共产党员”“追寻红色足迹”等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红色教材班班学、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歌曲天天唱、红色活动月月有、红色文化校校浓”,引导广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200余万人次参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创作该主题融媒作品1万余件,播放互动量近2亿人次;有92.9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寻找课本里的共产党员”线上答题,“追寻红色足迹”的热潮在赣州各大中小学持续掀起。
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已成为全国人民寻初心、悟初心的重要参访地。如何讲好讲活红色故事、践行弘扬长征精神,是于都也是赣州面临的一道“必答题”。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积极创新讲解模式,突破惯常思维,探索向“云”进军,通过直播方式,用镜头跟随讲解员深入场馆内,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传播到互联网,同时通过数字展览、线上宣讲等形式讲好长征故事、党史故事,凝聚起铭记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尊崇人民英雄的强大正能量。“云”宣讲借助网络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聆听红色经典、共享红色资源、接受红色教育,不仅弥补了一些网友无法到现场参访瞻仰的遗憾,也让人们看到了数字化智慧纪念馆的发展趋势。为满足多元化、高质量讲解需求,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纪念园在全力抓好新老讲解员培训的基础上,将专业讲解队由8人扩充到20人。全国人大代表、纪念园管理办主任钟敏还带头到学校义务辅导、悉心培养“小红星”讲解员,并将数百名“小红星”带上了纪念园的义务讲解员岗位。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小红星”们就活跃在纪念场馆里,为游客讲解、与游客互动。
红色文化育新人,革命事业有传人。如今,“小红星”讲解员已成为赣州的一个品牌。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小红星”讲解员赖梦晨说,小伙伴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每讲解一次,自己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就多了一分、感悟就深了一层,传播红色文化的使命感也随之不断增强。
“新人”上岗,“老兵”坚守。在大余,池江镇兰溪村周篮嫂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救助陈毅的感人故事传颂至今。如今她的次子、现年88岁的老党员刘士华经常拄着拐杖把陈毅的照片、信件一一向来客展示。退休后,他遵从母亲遗愿,回村当起红色义务讲解员,一干就是28年。在定南,“赣南红”老兵宣讲团成员走进学校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悟,讲述革命战斗故事,告诉孩子们,有幸出生、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应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在瑞金,该市近年来招聘专职党建宣传员376人,组建红色文化宣讲队239支,实现红色教育本土化、特色化,使一个个红色名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为让更多人参与到“红色讲述”中来,赣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与市直媒体联手,从2017年11月起策划推出赣南日报新媒体栏目《主题诵读》,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打造了一个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章党规、红色故事、红色家书等内容的新型学习载体,实现经典诵读由传统书本向掌上读本、由无声阅读到深情诵读、由固定时间地点学向随时随地学的转变。这一栏目获评为2019年度江西媒体融合“新媒体品牌栏目”,参与诵读者至今已逾9000万人次。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报社又对《主题诵读》进行了拓展升级,推出“党史教育·主题诵”“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史百年·全民学”“党史知识·全民赛”四个系列活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
革命理想高于天,一颗红心永向党。薪火相传中,红土儿女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努力把赣州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红土圣地。
三、让正能量成“大流量”
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充满正能量,激扬主旋律。赣州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用好全媒体平台,让红色正能量形成传播“大流量”,随时随地充盈和激荡于人们心间。
——用好新媒体,挺进网络主阵地。全媒体时代,移动化、可视化传播成为受众新宠。顺应这一时代大势,赣州致力将红色故事从网下讲到网上。
牢记初心使命,续写时代荣光,没有什么比致敬先烈、致敬英雄更能引起强烈共鸣。2022年清明节期间,于都县为150位散葬红军烈士举行集中迁葬入园仪式的新闻刷爆网络,超过1000家媒体通过报纸、广电、网站和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等平台转载报道,其中,新浪微博话题“烈士迁葬式上再次吹响集结号”“清明追思家国永念”阅读量超55亿人次,参与讨论媒体超400家。
无独有偶。1934年11月初,中央红军长征部队在崇义县乐洞乡乐洞村白茅坪组宿营休整,一位黄姓连长腹部重伤不幸牺牲。村民何忠孚将自己的寿木捐出来。将黄连长隐秘入葬。红军离开时,留下一对雌雄剑的雌剑作为信物,相约革命胜利后回来相认。89年过去,为黄连长扫墓的接力棒从何忠孚传到儿子何远廉再传到孙子何清阳这一代,虽然至今没有等来双剑合璧之日,但每年清明为黄连长扫墓的人群却越来越多。今年清明节期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将这个红色故事挖掘出来,做成融媒体报道,新华网客户端以《一把剑的约定三代人的守护》为题予以编发刊播,阅读量很快超过220万人次。
时间回溯到2019年12月22日,在抢修国防通信线路时牺牲的赣州籍战士朱小华魂归故里。赣南日报记者几赴英雄家乡,深入挖掘这位平民英雄生命中的闪光点。采编团队充分发挥短视频在信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上的优势,制作编发了短视频《赣州英雄朱小华回家了!》,一经发布即成全网热点,播放量达2.2亿人次,点赞量近800万。
——聚焦大平台,内宣外宣齐发力。近年来,“学习强国”注册用户量急剧扩大、内容关注度越来越高。为加大对赣南红色历史文化及其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工作的宣传力度,赣州在积极向央媒、省媒供稿荐稿和提供报道线索的基础上,精准对标“学习强国”总平台相关频道、栏目、专题和宣传重点,大力组织红色题材供稿荐稿,使赣州的红色文化积淀广为人知、广获关注。今年,党中央自上而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的号召。寻乌县及时组织向“学习强国”总平台《学习寻乌调查大兴调查研究》专栏供稿,以毛泽东的原话为题,连续从《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调查会到些什么人?》《开调查会人多还是人少好?》《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身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等7个方面系统介绍“毛泽东调查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外宣求突破,“内功”先练好。“学习强国”赣州学习平台自2020年12月上线以来,长期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红土圣地”一级栏目,采取动态报道与专栏专题报道相结合、常态报道与节点报道相结合、传统媒体报道与新媒体报道相结合、新闻报道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等方式,创新运用图文、短视频、音频、海报、动漫、Vlog等形式,不断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不少报道经“学习强国”总平台推送后阅读量猛增,有的超过千万。此外,赣州成立“学习强国”出题专班、建立赣州题库,积极向上级平台荐送答题,截至目前,已有“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考察江西两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等6套红色主题专项答题在“学习强国”APP答题系统推出,吸引了超过6亿人次参与答题。
——互动提质效,主题宣传昂龙头。开展好主题宣传,是让红色记忆活起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赣州市直媒体除用心做好日常红色题材报道外,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成体系推出系列红色主题报道。2021年7月1日,赣南日报策划推出《百年芳华丹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版特刊并进行全媒体推送,被读者誉为“一册党史学习教育的本土鲜活教材”。
2022年,赣州入列全国首批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试点,全市融媒体核心主平台——“赣南红”新闻客户端随即上线。这个赣州市委、市政府唯一的新闻客户端,取名“赣南红”,已见深意。为进一步挖掘、报道、推介好赣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赣南红”专门开设了《红土》频道,还与市红保中心共建了“红色赣州”平台,聚焦红色记忆、红土担当,多形式讲好赣州红色故事,多途径唱响赣州红色品牌,并为各地开展红色培训等提供线上预约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新时代讲活红色故事,于新长征续写老区荣光。赣州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实践作笔,把活化利用与创新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答卷书写在红土大地上。这份答卷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振奋、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启迪,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