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热”再升温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开启震撼穿越之旅

惠利之道 惠利生活 2024-12-12 2616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历经千百年的风霜,一眼千年的敦煌魅力,召唤着一代代的“敦煌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12月7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首演。作为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的诚挚献礼,《受到召唤·敦煌》犹如一座桥梁,将敦煌文化和“莫高精神”与现代舞台艺术紧密相连,以独特的视角和年轻化的形式,让古老的敦煌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跨越时空爱情,赓续敦煌文化

  《受到召唤·敦煌》以1935年的法国巴黎和2035年的中国敦煌为背景,巧妙地编织了两条跨越时空的爱情线索,讲述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与妻子陈芝秀,以及敦煌数字研究中心实习生张燃与女友林芝秀,在各自的时代面临爱情与理想的两难抉择,两代敦煌青年奇妙交错的“跨时空”故事,开启了一场寻找爱情难题答案和人生理想方向,共赴敦煌召唤的探索之旅。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剧照。剧组供图

  编剧、导演田沁鑫表示,《受到召唤·敦煌》以中国视角讲述世界敦煌,以当代故事重译敦煌文明,旨在增强青年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展现丝绸之路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传播中华文明之声。

  古老而又静谧的雕塑伫立在舞台之上,一群年轻的身影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文物数据采集工作。随着敦煌数字研究院实习生张燃和“金刚”的对话,敦煌往事一一浮现。从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者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千年奇迹,到敦煌文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流转变迁,再到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者的默默坚守与奉献,每一个场景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目睹敦煌历史文明的波澜壮阔。

  《受到召唤·敦煌》通过充满青春张力的“音乐话剧”舞台形式,致敬和赓续敦煌文化与“莫高精神”,展现一代代“敦煌人”之间的匠心传承与心灵共鸣,让“莫高精神”与当代青年紧密相连,使敦煌文化在今日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数字与艺术融合,创时代表达之新

  “我们想以更加现代、多元的视角呈现敦煌故事。”

  《受到召唤·敦煌》区别于传统的戏剧创作,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传统观演模式和舞台结构,将话剧、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完美融合,同时积极引入电影、二维、3D、AI等前沿科技手段,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交融。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剧照。剧组供图

  剧目打破线性叙事模式,通过多空间、非线性叙事结构赋予创作无限想象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奇幻之旅。1935年常书鸿在法国时身边浮现敦煌菩萨造像,跨越百年的情侣平行走在街头……不同时空场景的相互交织营造出强烈的时空穿梭感,使观众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感受全新体验。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是一次“戏剧艺术+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是一次潮流艺术的跨界创新。该剧从敦煌中摄取音乐元素,大胆使用音乐拓宽戏剧边界,将观众带入一个蔚为大观的敦煌世界。舞台上精心布置了多个屏幕,通过“半电影化”的创新呈现方式,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魅力,仿佛成为剧中的一员,共同见证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舞美设计王琛表示,创作是一个自我挑战、自我提升的过程,从传统剧场进入到大型的演出场馆,要采用最现代的表现手法,突破戏剧、音乐、现场的壁垒,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在一起。

  共赴敦煌召唤,燃放此生热忱

  敦煌,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神秘土地,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召唤着一代代的“敦煌人”。常书鸿先生为守护敦煌燃尽了自己的一生;段文杰和樊锦诗等为代表的几代“敦煌人”所坚守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焕发出敦煌文明的光彩;张燃在这场敦煌绮梦中接受召唤,找到人生的方向;主演张艺兴、胡晓龙、甘瑞琦、彭可、金大乘、郝丹姝在内的诸多年轻演员也受到敦煌文化感召,释放蓬勃的青春创造力,与中国艺术精神相链接。

  这场心向敦煌、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为敦煌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增强了青年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吸引更多人关注敦煌文化。“《受到召唤·敦煌》不仅是对敦煌文化的致敬,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以守正创新的文艺探索,召唤更多人对敦煌的向往之心,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民族的文明回响和时代华彩!”田沁鑫说。(光明网实习记者 王文韬)

阅读剩余全文()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